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名字印章有什么讲究,一起来看看吧。

1、宁缺毋滥

钤印数目,多用单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显杂*,喧宾夺主,看上去热闹,实则很没有品位。一幅作品如果用多印,需选择不同形制,切忌雷同。

2、大小相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款后印,应与题款字大小相仿为宜,小一点亦可,一般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除非手札般小幅作品,印面可略大,当然,如果有小印,则更为贴切。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

3、位置妥当

钤印,位置极端重要。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密处不够紧凑,用印章补;疏处如觉空荡,用印章填,就像挪动"秤砣"一样,随着钤印未知的不同,作品的感觉也会不同。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一般不宜少于一个印面的距离。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掎角之势。

4、风格协调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章,不宜钤盖在小楷作品上,奔放雄肆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细朱文印,否则,便格格不入。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江山如画"印不能刻得残损支离,"风流人物看今朝"印不能刻得妩媚绵软,如此等等。

5、轻重相配

一般而言,朱文印份量视觉感受较轻,白文印份量视觉感受较重。墨色淡雅、笔画较细之作,宜钤朱文印,墨色浓重、笔画较粗之作,宜钤白文印。

四 、治印章料的选择

古人用铜铸印,也有用玉刻,陶刻、石刻等等。今天我们普遍用石刻。理论上所有石头都可以**,但事实上,能用来**的石料并不多见,而且,越是多见的,越是石质较差,越是少见的,越是石质较好,所以价格差距非常大。

好的印石,石质细腻无杂质,质地紧密比重大,透明度高,纹理自然。常言有"六德",分别是"细、沉、凉、润、透、油"。

"细",是指印石的颗粒细微,内部结构单一,无杂质或少杂质。

"沉",是指石的固压结晶情况好,比重比较大,入手有沉甸甸的感觉,不会酥脆,不易碎裂。

"凉",指印石的手感温度,较一般石材清凉。

"润",指印石的手感湿度,摸起来很滑,有含水的感觉,表面反射光泽不浮,向内收敛。

"透",指印石的透明度高,冻化程度好,如同液体凝结一样。

"油",是指印石表面有油质感,而且是从石头里面沁出来的。

从这个标准看,田黄、鸡血、冻石都是上好的材料,只是一般人用不起,因为太昂贵了。

寿山田黄

昌化鸡血

青田冻石

普通的石料,初学练习用的,10-20元一方,好一点的,100元以内。

我们平时用印,100元左右的章料,就不错了。只是各种章料,品质不同,价格差距甚大,比如我们商城的印石,几十元一方,如果遇到不良商人,往往会打折以后还卖给你上百元。

从治印的角度看,过硬的也不行,太脆的也不行,特别是有杂质的,线条到了那里就过不去,过去了也不顺溜甚至崩坏。已经开裂的肯定不能用。

五、用什么印泥?如何保养?如何钤盖?

印泥要讲究,千万不能贪图便宜。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印泥不好,钤盖效果就会很差,比如说印油晕染,色泽暗淡不均。一般而言,大幅作品多用色泽深沉一点的印泥,小字则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代民国以来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色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

市面上印尼的品种非常多,五颜六色。实际上,常用的就那么几种,这里用实拍的图片做一个描述。

朱砂(色泽朱红二沉着,常用,价格高)

八宝(色泽艳丽,比朱砂略橙,常用,价格也高)

朱膘(色泽明快,略偏黄,小幅清雅作品更合适)

堆朱(色泽类似朱砂,但朱砂矿物含量少,价格略低)

仿古(在朱砂基础上加了其他的颜料,所以价格较低,分为深浅两种)

制造印泥的主要材料是朱砂、油脂(常用蓖麻油)和艾绒,三者充分混合才算好,因此很是费工。朱砂和油脂长期不调,两者会分离,因此,每隔一个季度,就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搅。

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蘸泥前,应先擦干净印面,不要有灰尘或杂物,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猛力按压,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斜轧的手法,多蘸几次,每次90度转360度,使印色均匀地沾在印面上。印泥过厚则粗,过少则不清晰,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钤盖时,要持正按下,先轻后重,用力均匀,可用内力轻轻小幅度摇压一周,勿偏重一侧或一角。另外,必须下面垫物,可用书本,不能过软,直接在毛毡上是肯定不行的,易走样或者过粗。

以上就是名字印章有什么讲究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