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恭是什么造字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后”、“後”

1.“后”

▲“后”。

第一种解释:上面是一个反向的“人”,下面是“口”,表示施令以告四方,君后也。参见《说文》。

“后”,初指的是君主、君后,至于“皇后”的“后”专指女性,则是后起意。

第二种解释:甲骨文、西周金文中无“后”字,皆以“毓”为“后”。后来,“每”(戴头饰的女人)演变成了反向的“人”,倒着的“子”演变成了“口”,就成了“后”。

我认为第二种解释比较牵强,“每”变成“人”还可以说得过去,毕竟生孩子的都是人嘛,但是,把“子”的胳膊腿都去掉,仅剩下一个头来代表“子”,不合情理。

甲骨文:“毓”(育)

《史墙盘》:“毓”(育)

▲“毓”(育)。像女人生孩子的形状。上面是“每”(带头饰的女人),到金文字形中也有写作“人”的。中间是头朝下的“子”,下面三点表示生孩子时流的血。本义是“生育”。

2.“後”

▲“後(后)”,左边是“彳”(与道路或行走有关);右上是“幺”(束丝);右下是“夂”(方向朝下的脚)。表示在行走时,脚上被丝线所绊。本义是“迟缓”。

“后”和“後”的区别:“后”和“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

①用于“君后”、“皇后”、“后翌”、“后土”等词汇时,必须用“后”,不能用“後”。

②用于“前后”、“后代”的“后”时,必须用“後”,不能用“后”。


二、“王”、“玉”、“士”、“且”

1.“王”

《大盂鼎》:王

▲“王”,斧钺形,象征王权。中竖代表的是斧杆,比较长,所以第二横和第三横的距离比较远。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斧刃,所以写得比较宽大。

2.“玉”

《毛公鼎》:玉

▲“玉”,就像串起来的一串玉石,只是把玉石写成了横,三横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平均的。现在的很多“王”字旁的字,其实都是“玉”字旁,例如“珍”、“珠”、“珊”、“玲”、“环”、“瑜”等字。

3.“士”

《士上卣(yǒu)》:士

▲“士”,与“王”字构形相类,盖皆出自斧钺之象形。金文中常用做职官名。参见《字源》。

另,《汉字源流字典》中将“士”解释为雄性生殖器,我看着不像。倒是有一个字很像男性生殖器,那个字是“且”(祖)。

4.“且”(祖)

《史墙盘》:且(祖)

▲“且”(祖),郭沫若说像男性生殖器,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体现。参见《字源》。


三、“龍”(龙)、“龔”(恭)

1.“龍”(龙)

金文:龙

金文:龙

▲“龍”(龙),“龍”字上面的“立”像龙头上的角,“凤”字也有这个部件(凤冠);“龍”字里面的“月”像龙的长长的嘴;“龍”字右边的部件像龙长长的身体,只不过后来分成了两部分书写。

3.“恭”

“龔”(恭)

▲“龔”(恭),上面是“龙”,下面是两只“手”(共),表示举起双手对龙参拜。“龔”的本义是“肃”、“恭敬”。

后来,又另造字“恭”,上“共”下“心”,表示用心参拜,代替了“龔”字。

而“龔”则演变成了“龚”,由“供奉”之义演变成了“供给”,现在只作姓氏用。


(董志国)

以上就是恭是什么造字法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