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开放大学是什么大学,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北京大学李植副教授发表文章《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再次引发大众对大学校园开放话题的热议。据媒体调查发现,新冠疫情后多所高校已陆续对社会公众开放,但与之相伴的,却有不少严苛的预约方式、繁琐的划定出入口等,说白了,在公众压力下,很多大学还是扭扭捏捏,还是不情愿开放。

现在,有些大学只开放双休日、法定假日和寒暑假,有些大学预约必须由校内人员发起申请,大部分大学开放了校外人员的预约平台,但是被不少人吐槽,需要填写的信息过多、审核慢、预约平台不好用等。此外,也有不少大学有名额限制,校外人员预约需要用“抢”的,有网友表示,抢了三天才约到一个名额,校外人员入校不得不“过五关斩六将”。当下的大学开放程度与公众期待还存在一定距离。

大学本来就应该主动开放。我国大多数大学是公立大学,由公共财政支持,不仅承担着高等教育和科研职能,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应该主动为社会提供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比如,高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一些优质的讲座可以向社会开放,图书馆里的文献资源也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与社会共享。知识不应该“困在”大学的围墙里,学校应该打开大门,让更多人得到知识的滋养,大学氛围的熏陶。再比如,许多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像是运动场馆、健身器材等,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的当下,这些体育资源大可以开放给普通民众。

大学开放受益的不仅是“门外人”。对于学生来说,大学开放有利于社会各界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社会实践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大学开放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观点和创新思想,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产出,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对于一些高校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以解决,就像一些专家所说,既然疫情防控之前,大学校园就是开放的。如果那时候开放就带来了安全隐患,应该在疫情防控前就关掉大门,并不是疫情防控之后安全问题更严重了。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安全措施的加强,社会的安全系数已得到显著提高,如果只是因为安全问题就阻止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可能已经不再合理。

实际上,对大学开放的讨论不需要总是“自证清白”,不开放才应该是一种例外,有条件的开放,学校应该说明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已经全面开放不需要预约,包括哈工大校园里的博物馆、航天馆等区域也免费对外开放。希望其他院校也跟上大学开放的大趋势,如果已经允许校外人员进入,那不妨把进校流程简化一些、做得更人性化一些,不要让校外人员遭遇“闯关式”进校,真正拿出大学开放包容的气度来。

以上就是开放大学是什么大学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