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脉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脉”的字本义是指血管,《说文解字》解释作“血理分袤(邪,斜)行体者”。血理,意指血管外观时有纹路、纹理,横斜分布于躯体,有似水流的分支别派。

其字形半边是“脈”(同“派”),它既是表声,又是表义;半边从“血”或“肉”(“月”旁),表明这是流通血液的,是肉体的一部分。后来以写成“肉”旁的“脈”字为正。“脈”是“永”字的反文,现写作“永”旁的“脉”,意思也通。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一脉》中,多写成“温”字。这个字可说是原来“血”旁、“肉”旁两字的混合体。“水”(水旁)是“脈”字的变异,“目”是“肉”字的变异,“皿”是“血”字的变异(省文)。可知早期的“脉”字就是指血管,故又称“血脉”。《素问》说的“脉者血之府”,也是同一意义。从字形、字音还可知道,此字与水流有一定的联。

《内经》区分“脉”为“经脉”、“络脉”,《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对“脉”作进一步的分化。“经”原意指直线(纵丝),“络”指网络,用以界定大小不同的“脉”,意义是明显的。《内经》说的“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这里给经脉所下的定义,却增添了过去所没有的内容。它由单纯的“行血”扩展为“行血气”。这一概念的产生,与针灸、**、气功等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这些治病和养生方法探究了**中的“血气”运行现象,从而对“脉”的认识大为丰富。“脉”既分为“经”和“络”,进一步又可按其阴阳部位分为“阴经”、“阳经”、“阴络阳络”,按其大小分为“大经”、“大络”、“小络”、“孙络”,按气的盛衰分为“盛经”、“虚经”、“盛络”、“虚络”,以及充血的称为“血络”,表浅的称为“浮络”等。这些名称在《素问·调经论海有较集中的论述。

《素问·调经论》的“经”就是指以经脉为主的各种经络和“络”都是从“糸”旁的形声字。“糸”旁的字原用于纺织物,现移用于“脉”是出于类比。表声的半边字其实也兼表义。“经”字的半边是“經”,《说文解字》解释说:“水脉也,从巛(川)在一下;一,地也。壬省声。”意思是指地下水脉。可知用“经”来称说“脉”的主干,在字源上也有联系。“络”字的半边“各”,也是既表声又表文《说文解字》:“各,异辞也。”意思是分歧各异,故用“络”来称说“脉”的小支。《灵枢》说的“所行为经”与“络脉异所别”,这话对于我们理解其字义也是很有启发的。

经络名称的分化如下所示

这里表明:**内运行血气的通路总称为“脉”,分称其大为“经脉”,小者为“络脉”。经脉分手足三阴、三阳,合称“十二经脉”,各有所属腧*;阴阳经脉之间的沟通支,行于内者称“十二经别”,无腧*;行于外者,分“十五络脉”,各有络*;小的分支总“三百六十五络”,各有一*。“奇经八脉”是指奇特的经脉有八条,其构词,如按普通的顺序,应作“八奇经脉”,但这不合古汉语的词习惯,所以将“八”字移后,致与“十二经脉”等名称不相协调。奇经八脉地位介于经脉与络脉之间,其作用性质既似“经”又似“络”,与各经脉构成相互联系的“交会”关系。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以上就是脉是什么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