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医生的拼音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文/王齐

汉字跨越了千年,汉字中有许多文字的读音不同含义也会不同。今天,我们经常会把行医看病的医生称为“大夫”,可你们知道“大夫 这种称谓是怎么来的吗?在古代,“大夫”是否也指的是医生呢?

别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大夫”这种称谓的意思及其由来。

其实,古代的“大夫”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夫”虽然写法相同,但初所指的意思却和医生并无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家需要知道:“大夫”这个词语其实有两种读音,读音不同,相应的,它们的含义也不同。读“dà fū”时,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名和官职名;读“dài fu”时,则是医生的代称。但二者之间也有微妙的联系。

早在周代的时候,大夫指的是一种爵位名。周代的等级制度森严,大夫是统治阶级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阶层。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天子的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为皇权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嗣(sì)或者功勋卓越的大臣分封为诸侯;诸侯也是如此,诸侯除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分封为公卿或者大夫。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大夫多是皇亲贵族。如鲁桓公的嫡长子继位为庄公,庄公的三个兄弟:庆父、叔牙和季友则被封为大夫,拥有很大的权力。

春秋战国时期,“大夫”也成为官衔的一种品级,当时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级别,每级又分为上、中、下。如上大夫就是“大夫”中职位高的,而“卿大夫”则是卿和大夫的统称,卿是大夫之中少数几个特别有地位身份的人。大夫不仅世袭,还有封地。春秋时期,很多读书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夫中的佼佼者。他们辅佐国君,参与朝政,活跃在内政外交的舞台之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伍子胥、管仲和晏子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夫。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于是出现了“士大夫”一词。但是,士大夫与大夫有明显的区别,它介于大夫和士之间,指的是政府**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秦汉以后,随着贵族**和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大夫这一阶层概念也发生了变化,被更多地用来指代一种官职名称。据《汉书》记载,“大夫”作为官职名,渊源久远,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殷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等,春秋时期晋国有公族大夫,秦汉时期则有御史大夫、谏(jiàn)议大夫、光禄大夫、太中大夫等,俸禄从六百石( dà n,容量单位) 到二千石不等,多为**要职。 西汉名臣东方朔在当时就是太中大夫。 唐宋时还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到了明代、清代则不再设立。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古装宫廷电视剧中,有没有听到过某某大夫这样的官职名呢?

到了宋代,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日益增多。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当时,翰林医官院医官分为七级,官职有二十二种之多,官阶大致有大夫、郎中、医效、祗(zhī)候等。

后来,人们就因大夫是医官中崇高的职位,便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为了区别于官名,“大夫”一词也就有了不同的读音。

有意思的是,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所以人们也把医生称为郎中。不过,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大家对大夫和郎中的用法其实还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设馆行医的医生,我们一般多称之为大夫,但对中医*铺或流动行医的医生,则惯称其为郎中。

总而言之,“大夫” 在古代初是指一种爵位,代表一种贵族阶层,后来也指代一种官名。 后世把医生称为“大夫” ,则是源自医官的称谓。关于“大夫”的由来,你们读懂了吗? 想必以后不会再混淆二者的读音与含义了吧!

以上就是医生的拼音是什么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