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探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张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人类大大低估了微塑料暴露的影响,并且对于微塑料在**内体液和组织的影响的研究仍然非常粗浅。事实上,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尺寸微塑料,就可以穿越细胞膜,并在脏器和脑部富集,极有可能引起氧化应激、炎症以及DNA损伤,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人们常以为微塑料对人的影响只是通过由海洋到人类的食物链传播,其实不然。根据新研究成果,微塑料会随着大气远程传播,并在淡水环境及陆地上沉积,比如美国西部地区每年就会有120吨微塑料会由大气沉积到陆地。微塑料比人们想象中更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甚至存在于婴儿的奶瓶里。

张凡希望,未来能运用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塑料进行活体实时动态追踪,为保卫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交流提问环节,张凡与现场听众分享科研心得。他对青年学子强调实干的重要性:“在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参与全链条过程,如果只让别人帮自己测试,一定会丢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经过多年积累,张凡的科研团队已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团队,更有一批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这与张凡的育人理念息息相关。他始终鼓励学生勇于跨界、主动交叉、全面发展,“因为创新的机会,就在学科交叉之处”。

主讲人简介

张凡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成像分析,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针对生物医学荧光成像分析中背景荧光干扰严重、成像穿透深度较浅以及多重成像分析精度较低等科学问题,成功建立了近红外多重成像分析方法,不仅实现了信噪比和组织穿透深度的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多指标高通量检测,从探针设计和化学合成、光学成像仪器搭建及其生物医学分析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下期预告

明天(5月11日)下午

庆祝建校118周年

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第三场

将在相辉堂南堂举办

欢迎线下参加或收看直播

组 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姚舟怡 殷梦昊

摄 影:戚心茹

责 编:章佩林

以上就是探针是什么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