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小篆是什么字体,一起来看看吧。

选自王根权著《书法通识教程》

唐代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关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六文之作,肈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这个总结既说了书法的发展,同时也说了书体的发展。即每一种书体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轩辕时期始作“六文”,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次文字改革。周宣王时期进行了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二次文字改革,周宣王的史官史籀编撰了第一部字书《史籀篇》,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种书体大篆产生,《史籀篇》就是对书体大篆的规范。秦始皇帝进行了第三次文字改革,这次文字改革规范了八种书体,这就是书法艺术史上的“八体之兴”。书体经过长期的应用发展,到了唐代则趋于成熟,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大类书体,这五大类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一、篆书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篆书总的形体轮廓变化不大,没有点和磔笔,字形松散,笔画生硬,多作曲屈。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即图象中“线条”减省的结果。这就决定了篆书的书写艺术是“线条”的变化。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概括总结为“篆尚婉而通”,这也是后世书家赞美秦丞相李斯所创小篆为“金线篆”的缘故。

1、 大篆

大篆为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创,史称“史籀大篆”。“史籀大篆”现已只字未存。

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石鼓文是以文字的书写材料分类的,均是专业特定命名,不属于特殊书体,不能与篆、隶、楷、行、草五大类书体混杂应用。

甲骨文是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记载殷商时期的占卜和祭祀活动,即 “卜辞”。甲骨文是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的殷都遗址出土的,所以又叫“殷墟文字”。古谓刻为契,所以也称其“殷契”“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出现是就地取材的结果,由于当时书写材料奇缺,甲骨随地可见。笔墨尚不兴盛,文字是用刀刻的,甲骨文应运而生。甲骨文虽刻工精细严谨,秀美古朴,但变化不大。从出土的实物看,甲骨文已经初步具备了书法的笔画、结字和章法等因素。

钟鼎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源于商而盛于周。古代称铜为金,所以钟鼎文又叫金文。钟和鼎在青铜器中为大的一类,属皇家的重器,具有皇权的象征。钟和鼎上所铸刻的铭文内容大都就是皇家的一些大事记,这些文字无论是它的史料价值还是它的艺术价值都非常珍贵。

石鼓文是现存早的石刻文字,唐初发现于天兴县(今陕西凤翔)三畸原,共计石鼓十个,分别刻记着秦国国君游猎情况的四言诗,因而也称“猎碣”。秦是周的列国,石鼓上的文字即周文字,字体为大篆,被后世视为“籀文”的代表。石鼓文是现今发现古老的大篆文字,故此又称石鼓文为“籀文”。

2、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在“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笔画省减而成。小篆为秦丞相李斯所创,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传世至今的《峄山碑》《泰山刻石》等,均出自李斯之手。

以上就是小篆是什么字体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